当前位置:首页 > 校(院)部门 > 经济学教研部 > 教学工作

[教学体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模块教学总结

时间:2006-11-30 09:37:44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经济学教研部

    近两年在学校有关领导及教务处、进修部的统一安排和组织下,我部在原有县域经济模块教学的基础上,专门在县处一班(县委副书记为主)开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块教学”。经过10多次(含镇长书记班)的教学实践,我们不断地改进、补充、细化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强科研工作对教学的支持作用,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型的教学模块。我们实施该模块教学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本模块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的明确,具有针对性。本模块能紧扣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紧扣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工作,把教学目的定位于帮助学员从理论上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基本规律、发展动态、主要问题和经验教训,使学员较好地贯彻和实施我国及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措施;同时,通过典型区域的考察活动与相互交流,使学员从众多典型案例和具体做法中,吸取和借鉴不同类型地区的实践成果,并得到一定的启发。

     2.教学内容全面,具有系统性。在明确县级领导干部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发展这一核心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并联系相关理论,本模块设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探讨”、“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招商引资与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与镇村规划问题探讨”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思路(录像)”六个理论辅导专题,各专题总分结合、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发展问题的教学模块,拓展了理论深度和广度,增强了教学的系统性。

     3.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经验分享式教学。本模块将教学环节分为课前准备、理论辅导、典型考察、课堂讨论和教学总结等教学步骤,将理论辅导和实践紧密结合,相互衔接,并作了具体的时间安排。经验分享式教学,表现在学员的讨论、考察以及理论辅导中老师介绍各地经验等环节上,在讨论中湛江、电白等地的学员介绍了本地的做法和经验,在考察中学员的互动和老师的点评,在理论辅导中介绍江西赣州、浙江等地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达到了经验分享、启发借鉴和理论提升的目的。

    4.精心准备教学方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课前的准备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为搞好本次模块教学,在陈鸿宇副校长的亲自指导下,组织了三次集体备课,对六个理论辅导专题的讲授内容和方式进行了讨论;负责各个理论辅导专题的成员都在课前搜集和整理了大量有关广东和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发展的文献资料,供教学参考。教学小组成员在课前还先与进修部领导、县处一班班干部座谈,听取他们对本模块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具体商定整个单元的教学计划,重点是确定考察的时间、地点、内容等。

    5.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在理论辅导教学环节中,尝试采用了案例教学、研讨式、问题导引式、问卷统计导引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获得学员好评。如在2006级县处一班的教学中,陈鸿宇教授和王冰教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探讨”理论辅导是模块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他们从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视角出发,在生动活泼地给学员讲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主体的基础上,让学员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经验展开讨论,使学员准确地从总体上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余甫功教授、戴燕艳副教授采取问卷研讨式教学方式与学员共同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共公产品供给机制创新问题,课堂气氛热烈,给学员带来了许多实践和理论的启发。朱定祥副教授就“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作了理论辅导,朱老师的教学从理论上,帮助学员认识和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规律、发展动态、主要问题和经验教训,使学员能较好地理解和贯彻实施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战略和措施。张海梅教授对“招商引资与县域工业化问题”进行理论辅导,她在课前就准备了较详细的问卷,在学员就问卷进行研讨时,由助手进行统计、分类,张老师根据问卷在掌握了学员对本专题相关现实和理论问题基本看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提升了专题的理论性和实用性,达到很好的效果。白国强副教授和陈述教授在辅导“农村城镇与镇村规划问题”时,采取案例与研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员的参与性,对学员小组代表的观点现场点评,使学员从现实问题中把握规律,理解要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和镇村规划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参与理论辅导老师的评教满意率大多都达到了90%以上,个别达到100%的满意率。

    6.精心组织典型考察,丰富教学内容。典型考察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模块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不同地区典型案例的考察活动与相互交流,使学员从众多典型案例和具体做法中,吸取和借鉴不同类型地区的实践成果和新鲜经验,并得到一定的启发。为了克服典型考察的盲目性,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在考察之前征求学员意见,发放考察指南,使考察与整个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如在模块教学中对佛山市高明区和增城市、海珠区进行了考察,内容十分丰富,对学员有较大的启发。对高明市的沧江工业园区、高明现代农业生态园的考察,加深了对园区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对增城市长岗村农民公寓的建设和增城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服务中心进行了考察,使学员对该市重视农民工的生存条件和从实际出发对农民工进行电器、计算机、美容等技能知识培训,提高了农民工的技能有了深刻印象。今年的模块教学还组织了学员到高州、电白(水西村)等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方面有突出特点和经验的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并在现场进行了交流和点评,使学员真正受到启发。

    7.学员论坛效果好,反响大。在教学中,每次组织的小组讨论和全班的研讨,我们都进行了比较周密的安排,学员们准备充分。在发言中学员们能把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发展问题的谈得深刻、中肯,其中不少思想很有见地和启发。在2006年第一期县处一班的模块教学中我们与南方农村报一起组织了“南方农村论坛”,学员们敞开心扉式进行交流,使大家都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南方农村报用将近整版的篇幅报道了学员们的精彩发言,在社会上形成了热烈的反响。

    8.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教学,教研部多次组织教师到省内外开展调研活动,使大家深入实际生活,掌握第一手材料,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共发表有关新农村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文章近22篇;特别是由黄铁苗教授牵头承担了乳源、阳东、澄海和揭东等地新农村建设问题委托课题,完成了2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和发展规划;黄铁苗教授撰写的“当前农村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得到了省委领导的批示并采纳;朱定祥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开展科研,长达20多万字的有关县域经济发展的专著也即将完稿。参与模块教学的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讲课的内容,同时,又将教学成果转化为科研成果,如余甫功所写的“加快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探讨”的论文,就是在教学过程,形成观点,并整理成文章的。王冰老师结合其几年的教学,写出了13篇论文,其中有多篇刊在国内重点的农业经济期刊。

     二、主要成效

    1.积累和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成系统的教学方案。本课题有6份讲课提纲,6个多媒体课件,还有一批问卷、图像资料、光盘,附原件。同时还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资料。

    2.公开发表和出版了一批有关新农村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科研成果(见下表)

    与模块教学有关的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列表:

序号

姓    名

论 文 题 目

杂 志 名 称

发表出版时间

1

余甫功

加快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探讨

南方经济

2005.2

2

余甫功

能放都放催生县城经济活力

南方日报

2005.7.12

3

黄铁苗、白国强、岳芳敏

狠抓科技与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现代乡镇

2006.9

4

王冰

二元生产方式与统筹城乡发展

上海城市发展

2005.6

5

王冰

深刻理解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南方经济

2005.11

6

王冰

小生产方式与统筹城乡发展

《广东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09

7

王冰

创新资源配置战略思维

南方日报

2005.2.23

8

王冰

论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再造

岭南学刊

2004.6

9

王冰

中国农业生产组织政策绩效分析与评价

经济评论

2004.7

10

王冰

小农经济与广东的“三农”问题

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

2004.3

11

王冰

农村工业化: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

南方日报

2006.6.13

12

王冰

从“城市乡村化”到“乡村城市化”

南方日报

2006.2.28

13

王冰

中国农民治富的福音—为中央一号文件叫好

南方经济

2004.2

14

王冰

更重要的是在增收上下功夫

南方日报

2004.3.18

15

王冰

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

广州日报

2004.4.22

16

王冰

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二元经济

广州日报

2004.2.17

17

张海梅

广东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分析

乡镇经济

2005.4

18

朱定祥

关于发展壮大广东县域经济的思考

南方经济

2004.3

19

戴燕艳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

探求

2006.3

20

戴燕艳

找准广东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南方日报

2006.7.18

    3.参与完成了学校交办的重大教学任务。参与完成了全省的乡镇书记和镇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的教学任务。在县处一班模块的教学的基础上,在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组织和指导下,我部余甫功、王冰、白国强、朱定祥等四位老师两次参加了学校的集体备课,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内容,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全省的乡镇书记和镇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的教学任务。不少老师的教学得到了学员的好评。

    4.配合科研处组织了新农村教学科研热点难点研讨。我部配合科研处一起组织了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教学科研热点难点问题研讨会。在该次会议上,我部有6位老师分别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等不同侧面进行了发言,推动了我部乃至全校新农村建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5.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参考和咨询。我部多位老师都被潮安、东莞、湛江等地党委政府邀请参与新农村问题的理论宣讲和决策咨询;黄铁苗教授撰写的“当前农村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关于在全省建立若干示范县的建议”等都受到了省委领导的重视。

     三、几点启示

    1.课前的准备是模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课前的准备要包括:教师的选派、教学专题的设置、集体备课、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选择和教学设备的配置等。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安排,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样,就可以保证各个教学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

    2.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是教学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从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模块教学涉及到多个教学及管理部门,教务处、进修部发挥了很好的协调组织作用,它们从教学计划的安排、学员组织都做了精心的周密部署;尤其是班主任起到了老师和学员之间的纽带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学校的多个部门共同参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模块的教学。考察地的有关学员和部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考察活动提供比较好的条件,作了比较充分的介绍,专门编写了有关考察内容的资料,为考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典型考察要有引导,克服盲目性。典型考察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模块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典型区域的考察活动与相互交流,使学员从众多典型案例和具体做法中,吸取和借鉴不同类型地区的实践成果和新鲜经验,并得到一定的启发。为了克服典型考察的盲目性,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在考察之前征求学员意见,发放考察指南,使考察与整个教学过程紧密结合。

  (2006年11月30日)

      (此文获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广东行政学院2004—2006年度教学成果集体二等奖)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