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邱联鸿:深刻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时间:2023-03-27 16:46:08 来源:南方杂志社 【字体: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是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如何深刻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必须把握好“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至上”“人民立场”“人民主体地位”之间的辩证关系。

  正确认识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至上的关系

  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与价值追求,统一于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切为了人民幸福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共产党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到今天,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5100元;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不仅身体素质上去了,钱袋子鼓起来了,幸福感也大大增强了,日子越过越好。这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人民至上是对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一脉相承,是镌刻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中永恒的、根本的价值追求。人民至上,不仅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还要求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生命权是最重要的人权。对待生命的态度,检验着一个政党的价值追求。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是否坚持人民至上,要看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时,执政党能不能做到不计成本、不计代价。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中国共产党以“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坚决,不惜代价进行抗击疫情斗争,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习近平总书记就此动情地说:“什么叫人民至上?这么多人围着一个病人转,这真正体现了不惜一切代价。”

  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与价值追求,二者本质相同、一脉相承。

  正确认识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立场的关系

  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民立场的价值取向。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对于一个政党而言,选取和坚守什么样的立场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关系到政党的政治命运和存在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从来都不是什么“精英”的代言人、“资本”的代言人,也不搞“少数精英”“价值中立”那一套,而是旗帜鲜明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做人民的党,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人民立场的根本体现。

  站稳人民立场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会把党装在心里;也只有以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才能从根本上站稳人民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立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二者相辅相成,共为一体。

  正确认识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主体地位的关系

  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民主体地位在认识论上的根本体现。人民主体地位科学揭示了人民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必然。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民。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力量,也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过辉煌成就,但后来失败了、解体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共产党脱离了人民,成为一个只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官僚集团。即使是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如果执政党背离人民,也会损害现代化成果。

  人民主体地位是以人民为中心在实践论上的根本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才能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纵观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历程,从共和国的缔造到共和国的建设,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向前推进的每一步,都充分凝结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和汗水。人民是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创造者,是共和国真正的英雄。

  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统一,二者互为基础、互为要求。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也不是纸上的口号,而是共产党人心中的信念和脚下的行动。新时代新征程,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为民执政、为民用权、为民谋利,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向前推进,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向前推进,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向前推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2CK001)和广东省委党校一般项目(XYYB2022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3年第6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