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吕艳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时间:2022-10-17 09:04:50 来源:羊城晚报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历史和实践都不断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在于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全党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贯彻其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理论立场和党性立场。

  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的一条红线,人民立场是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坚持的根本政治立场。

  坚持人民立场,体现在党的根基在于信仰人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当选为总书记后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的讲话中就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足基点是为全人类谋幸福,正像《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那样,“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宗旨和观点,从来都不是囿于抽象的空想,而是源于实践、回到实践的理论认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根本的目的在于为人民谋幸福。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无论面临多大的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的牺牲和代价,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的初心和理想的践行,对自己性质和宗旨的坚持,也是一以贯之的使命和责任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

  坚持人民立场,体现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分析考察,深刻揭示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发展的动力;中国共产党则用长期实践探索、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生动阐释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人民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把人民当作历史的真正主体,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把人民当作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在发展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就是人民立场在经济领域的实践践行。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最终落脚于依靠人的能力提高和素质提高;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发展短板问题,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最终实现人和自然共同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实现中国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最终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坚持人民立场,体现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穿越时空和地域的界限为世界无产阶级所信奉,原因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为无产阶级谋解放的理论,而无产阶级谋解放目的就在于为全世界绝大多数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特质之一就在于其始终在实践中继承、坚持、践行着这样的“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经济发展是前提,没有经济发展国家强大,共同富裕就是空中楼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经济发展国家强大的最终目的,发展经济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共同富裕是渐进稳步发展的现实生成过程。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实现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理论立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指导全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的重大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其鲜明的理论立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马克思主义是经由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体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性,阐发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所阐明的社会发展必然由初级迈向高级的一般规律性,昭示亦要求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较之于资本主义社会,能够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然可以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社会主义中国尤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如何更好解放发展生产力,如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答案可以参考。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在继承前人探索经验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从生产力发展出发谋求生产关系调整;从经济基础变革出发谋求上层建筑改革;从中国社会实际条件出发谋求中国发展进步。

  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要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时代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为导向,科学系统全面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庄严地向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的创新深化。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科学判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辩证统一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规划部署,“两大布局”进而又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方略,其中总体布局是总框架,战略布局是总框架下的重点方面。

  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需要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本质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深化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实践上就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的一般规律性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逐步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实现其理论内涵的不断丰富发展,创造性地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生成之路。因而,在新的时代方位和历史条件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也同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然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并且,对人类社会发展而言,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党性立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从根本上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深化了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前途命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理论认识。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规律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基础上,深化了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理论。《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的宗旨是“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中实践上最革命和理论上最坚定的先锋队分子,共产党人的特征是 “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确立并不断巩固的,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全面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有历史、理论和实践的逻辑。从历史来看,先有中国共产党后有新中国、新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历史事实,必然决定党要领导推进国家建设发展的一切工作。从理论上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体制机制,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建构起来的,因而这些方面的进一步探索发展都必然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继续推向前进。从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应对各种国内外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就必然要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政党,不仅始终坚信和践行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而且在通过领导人民推进革命斗争实践,成为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之后,在长期执政的历程中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探索、新认识,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建设主要内容是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并且,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永远在路上的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规律。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中给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那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松懈”。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执政党,如何代表人民长期执政,如何确保党在长期执政中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如何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实践中,提出的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给出了我们党的第二个答案,那就是: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全面从严治党,针对“七个有之”要求做到“五个必须”和“五个绝不允许”,并且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打虎”“拍苍”“猎狐”,实现了对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的有效清除,形成了一整套持之以恒的自我革命“组合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维度强调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客体维度强调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实践维度上,从制度上不断推进和完善党的建设。这些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的自我革命举措,使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使全党在思想上更加统一、在政治上更加团结、在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作者是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哲学部副主任、教授)

注: 本文系2022年度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话语贡献研究”(GD2022TW06—02)阶段性成果;广东省委党校2022年课题“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优势研究”(XYYB202201)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2022年10月8日第A5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