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段华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时间:2022-09-26 09:24:49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再次强调维护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对广东坚决守好国家安全“南大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立足我国发展所处的新阶段、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作出的战略抉择,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从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转变到处理改革发展安全关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强调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保持张力,注重节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并特别列专章作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战略部署,安全发展上升为全党意志和国家战略。这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已经转变为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安全三者的关系。

  这是重大的理念和战略转变。主要体现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实现发展和安全互为条件、彼此支撑。以统筹的方式实现在安全的环境下求发展、以发展的方式促安全的目标,主动为发展营造安全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现发展和安全有效统筹,就是要实现兼顾安全的高质量发展,这是“十四五”时期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核心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这革新了关于发展与安全关系的认知,发展和安全融合一体、统筹兼顾的价值目标,超越发展悖论。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使中国控制疫情和复工复产“双率先”,中国经济能够在全球逆势中强劲复苏,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也基本恢复常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循着“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工作目标,必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继续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从应对传统安全转变到全面系统应对“风险综合体”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系统应对18个方面的“风险综合体”,包括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金融、生物、太空、深海、极地、人工智能、海外利益等多领域,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拓展。新拓展出来的安全领域属于非传统安全。相对于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是指除政治、军事因素以外其他对主权国家和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

  当前中国处于复杂的非传统安全与突出的传统安全共存共织、交叉影响的状态。不仅具有风险社会视阈所共有的风险,而且呈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所特有的风险,表现出历时性和复合型,并且以更加频繁、复杂、突发的形式出现。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唯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的无处不在和无所不包,在发展的各个环节和时段都充分重视安全,才能确保发展过程中的安全和安全保障下的发展。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使国家安全体系更加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更加有力,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系统思维和方法分析形势、研判风险、明晰战略,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综合性、全局性、多向性,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从传统“维稳”转变到维护公共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这是从传统“维稳”转变到维护公共安全,其思想内涵与政治社会效果有很大进展。传统“维稳”重在社会控制,工作出发点在于防乱,容易造成消极思维;维护公共安全,重在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出发点在于保境安民,是一种功能性的积极思维。而且,维护公共安全可以包含“维稳”的主要内容。即使针对暴力恐怖主义活动和一些地方黑恶势力冲击地方政府行为,以维安和维稳哪种名义进行管治,其意义和效果也完全不同。用公共安全的概念更加理直气壮,涉及到人类更根本的需要,涵盖面更广,又符合国际用语习惯。这是破解“维稳怪圈”的新理路。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22年9月19日第A07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