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陈晓运 麦雄光:激活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广东创新

时间:2022-09-20 15:48:53 来源:南方杂志社 【字体: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高水平社会治理是高质量经济发展、高品质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广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重要指示要求,推进实现“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工作目标,关键是弄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看明白未来如何继续成功。近年来,广东各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道路,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涌现出一批以市场机制激活社会治理的新实践,为更高质量的平安建设提供了新路径,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鲜经验。

  市域、区域、镇域分层创新

  广州“全域服务管理”市域实践。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点。近年来,广州市立足推进超大城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立市、区、镇(街)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坚持建章立制、试点推进,在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的前提下,将部分政府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以外的服务性、事务性工作委托给第三方服务企业实施,规范引领企业开展全区域、全周期、全要素服务,让企业经由运营城市公共资源、参与有偿服务和导入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实现自我“造血”,构建起“党政+企业+市民”的多元协同治理体系。

  横琴“物业城市”区域实践。营造粤澳深度融合社会环境,是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横琴在全国首创“物业城市”社会治理新模式,将涉及政府非核心业务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资源交由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管理、服务和运营;同时依托“物业城市”信息化平台搭建管理、办事、服务三大功能板块,从而实现对公共空间和公共资源的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让物业公司服务人员在一系列制度和体制机制规范下,专注粤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开展一系列专业服务;逐步走出一条将城市公共服务整体外包,对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资源、公共项目进行全流程“管理+服务+运营”的治理模式,实现社会治理力量凝聚、方式创新、水平提升。

  深圳凤凰街道“红管家”镇域实践。“城中村”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难题,是社会治理重心落到基层的必然指向。近年来,以深圳市凤凰街道为代表的镇街,立足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将城中村通过“电子哨兵+门禁”等方式升级为围合管理的智能型“城市物业”,将网格化管理、市场化服务和信息化赋能衔接起来,组建社区党委领导下由党员、物业员工组成的“红管家”服务团队,引领社会组织、楼栋长、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面向群众开展安全巡查、环卫管理、文明劝导、纠纷化解、便民代办、民意畅通等领域的“推栋入户”“吹哨报到”服务,逐步在社会治理领域实现党政精简高效、社区强基增效和企业赋能提效,持续提升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理念、机制、模式多元创新

  创新理念,发挥市场机制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以市场机制激活社会治理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的有益抓手。广东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表明,市场化日趋成为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之外的社会治理新路径。运用市场机制助推社会治理,让企业成为城市治理的“管家”,推动党政“大包大揽”向党政、企业和社会“三驾马车”协同发力转变,有利于促进“放管服”改革、建构精简效能基层治理体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增强社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效能性。

  创新机制,规范市场机制激活社会治理的实践过程。市场机制应用于社会治理如不加以约束,将产生难以预期、不可估量的潜在危害。广东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表明,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规范和引导市场机制和资本力量在社会治理参与中健康发展。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同企业的市场优势和服务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以维护契约、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导向,健全资本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政策体系和行为规则,教育引导资本主体讲信用信义、重社会责任,有利于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统筹发展与安全、活力与秩序、效率与公平。

  创新模式,彰显市场机制激活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市场机制激活社会治理是世界各国治理革新的重要趋势。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差异大,必须实施广泛多层制度化的社会治理创新,市场机制运用正是如此。广东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表明,市域、区域、镇域是党和政府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三级重要平台,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开展市场机制激活社会治理的试点探索,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有利于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鼓励基层创造性开展工作、带动面上创新实现系统突破,有利于体现社会治理领域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地方积极主动创新和基层群众大胆实践良性互动的制度特色,以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制度效能。

  [本文系2022年度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2022DXXTZDDYKT066)、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2022GZYB61)阶段性成果]

         (陈晓运,广东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教授,广东社会治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麦雄光,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道党工委书记)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2年第19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