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音希:抓住文化强省机遇,奋进文化强省目标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擘画未来广东发展宏伟蓝图,在深化实施的“1+1+9”工作部署中将文化强省建设放在了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强调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激浊扬清、守正创新,努力交出精神文明建设优异答卷,让父老乡亲不仅物质日益富足、精神也更加富有,让阳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和行为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文化发展是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近年来,广东将文化强省建设纳入“1+1+9”工作部署,推动各项文化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思想文化建设得到系统性强化。总体来看,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的创新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文化事业发展带来的惠民成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文艺成果也在逐年增多,向国家乃至世界传递出属于广东的文化标识与文化名片。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高品质文化供给,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为我省文化建设带来了更大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多的期待,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全力开展文化建设,向文化强省的目标奋进。
聚焦高品质文化供给
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文化必须在城市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必须以高品质服务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这也是广东在未来文化建设中需要不断推进、不断深化的方向:以保障市民基本权利、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为核心,更好发挥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服务功能,从而进一步激活文化资源、活跃城市文化氛围、塑造区域文化形象。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为其提供积极的思想理念引领、过硬的人才素质支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也要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更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优质精神食粮、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与此同时,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差异化、品质化的需求不断攀升,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显得愈加重要。广东的文化产业发展较早,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然而,当前文化产业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诉求,产业结构内部需要转型升级、文化消费模式不断变化更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趋势凸显,在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目标驱动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建构、健全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首先,“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模式,是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新机遇、新特点与新动力。坚持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特别是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其次,应注重提高质量、提升内涵,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需要以长远的战略性眼光,着力打造精品文化IP,注重文化内涵的发掘与阐释,完善产业链的建设,使文化衍生产品也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形成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形象与文化品牌,适应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再次,在政策层面需要深化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以深圳为例,文化产业发展迅猛背后,离不开政策扶持。需继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积极落实减税降负、优化纳税服务、营造良好税收营商环境的举措。升级资金扶持办法,完善激励措施,采用资助、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对文化产业相关企业或项目予以资助。
最后,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发展合力。文化产业可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寻求可行性合作,盘活资源,优势互补。在文博领域,可进行文创产品开发、文化体验活动;在乡镇,可结合当地旅游文化资源与现有基础设置,开展游学、采风等文化活动,形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合力。
活化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广东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是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与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是广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的工作议题。对待文化资源,在加大保护和传承力度的同时,需加强宣传,加大对外输出。大力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将文化资源保留好,更要加强转化意识、创新意识、宣传意识,使文化的滋养渗透进社会的发展步调之中,发挥更大的动能;同时,增强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底气。
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结合实践,让文物活起来,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坚持创造性转化,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从整体上看,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发展不均衡,成为制约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文化引领、文旅融合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受益于更加灵活、更加富民、更加有效果的特征,文化和旅游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其中,“美学经济”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深度挖掘红色革命、南粤古驿道、古城古镇古村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方式,赋予了乡村振兴新的发展活力与实践路径。
文化赋能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需要着力推动城乡和区域协同发展,依托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乡村文化供给,依托城市群和区域文化带建设充分释放文化产业与空间集聚共生的积极效应,彰显区域文化产业魅力和特色。
激发全民文化创造活力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开启了诸多机遇与挑战。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文化体制改革带来了动力。然而,一些传统文化机构、文化团体已难以跟上当前社会文化样态快速变化与快速发展脚步,其本身所承担的文化服务职能也日渐消退。需着力改革,适应社会发展潮流,才能重新释放出生命力。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胜。踏上新征程,广东要坚持以激发全民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有效破除制约文化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广泛调动各类文化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推动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充分涌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能够让人民获得更多幸福感与满足感,也能够让一方水土更具人文关怀与生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始终是广东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方向。有理由相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文化必将释放出更大的发展动能,汇聚起更强的精神力量。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日常生活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象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7CZW007)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