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友: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意见》提出,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粤港澳大湾区是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的区域,广东要以落实《意见》为抓手,加快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突出畅通内外经济循环,扎实推动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做实做强。
统一大市场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核心和载体在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是由符合现代化特征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经济体制构成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商品、资源、资金、技术、信息(数据)以及劳动力大多是靠各类市场来完成配置的,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市场”通过“价格”这个指挥棒控制着商品和要素的流动、流向、流量。而“价格”这个指挥棒又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供给和需求实现对接,商品完成“惊险的一跳”,要素实现其社会价值,仍然需要“市场”来促成交换、交易,连接成闭环和循环。简单地说,没有市场,就没有交换,一切人类经济活动,只能自给自足,可以想象,这恐怕是比原始社会还原始还落后的人类社会发展形态。
市场促进了交易,互通了有无,提升了双方的福祉。更重要的是,市场上的交换行为使得各方能够专门生产某一种产品,于是就有了分工和专业化,而分工和专业化又通过“熟能生巧”(包括创新)和“规模经济”(生产得越多,单位成本越低)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生活的改善、社会财富的增加;而且,市场规模越大,分工会更加细化深化,从而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但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也是有成本的,遥远的路途(产生运输成本),不同的标准、等价物(货币)、管理方式等,都会造成巨大交易成本,当交易成本大于交换效用时,市场便失去了其价值。因此,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市场规模,推动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各环节高效连接和循环畅通,就必须构建具有统一性特征的市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实现这个作用的基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后者的重点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即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在这个统一市场体系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不出现大的起落;供给和需求两端良性互动,需求朝着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不断升级,这种需求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供给变革又不断催生新的需求。依托如此之“市场”和“市场体系”,才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立破并举、压茬有序推进
对一个国家来说,大市场形成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一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优势来源。对一个企业来说,市场规模越大越好,因为规模经济带来更多收益。对一个家庭来说,市场越大,选择越多,能以更低的代价获得更多更好的商品和服务。但在经济运行实践中,行政区划带来的块状分割,行业管理带来的条状独立,却是长期存在的。当前我国市场体系仍存在着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通畅、地方保护“画地为牢”等突出问题,影响了市场功能及规模效益的发挥。特别是部分地方以所谓的“内循环”名义搞地区封锁,设置区域壁垒、限制商品流动,给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带来了阻碍,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前我国的统一大市场还有很大的脆弱性。
针对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出现的堵点和卡点,《意见》强调要立破并举,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这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明了方向。从“立”的层面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主要是从制度建设着眼,以“统一”为主脉络,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建立健全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主动作为推进市场体系建设;从“破”的层面看,坚持问题导向,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聚焦市场垄断和不当竞争行为,瞄准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等顽疾,加快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拆除有形无形的“篱笆”“围墙”,让形形色色的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孤立小世界无处遁形。
从商品和服务市场到要素和资源市场,从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到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齐头并进。制度规则的破与立,区域合作的协与同,既要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畅通大循环,又需分步统筹协调,压茬推进建设。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要准确理解《意见》中关于“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的要求,要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推动先行先试,并积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制度成果。同时,还要避免通过市场分割来强化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通过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加充分地激发出市场的活力。
以落实《意见》为抓手,加快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深化粤港澳合作,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是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此有明确要求。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既有独特之处,又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港澳具有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的独特优势,大湾区是国内市场规则体系与国际市场规则体系的对接之地、转换之地。广东要以落实《意见》为驱动和抓手,推动“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全面深度推动粤港澳三地的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在湾区内市场一体化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背靠全国统一大市场,携手扩大对外开放,做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3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衔接和规则对接,已取得了扎实成效,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加快提升。接下来要尽快落实《意见》的各项要求,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实现更大突破。一是市场要“硬联通”,即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结合广东“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园布局建设,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等跨江跨海通道建设,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支持大湾区经济循环的“骨骼”更强壮,“血脉”更畅通,“根基”更坚实。二是市场要“软联通”,即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实施“湾区通”工程,进一步打通三地投资贸易、资质标准、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堵点,实现各类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高效,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创新环境。三是市场要“外联通”,即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拓展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研究谋划对《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国际重大经贸规则体系开展“压力测试”。粤港澳大湾区有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畅通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特殊优势,要积极发挥所长所能,为我国更高水平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逻辑结构研究”(19BJL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科研处处长、教授)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