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谨:推进“两个结合”:继续成功的有力保证
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带领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而从胜利走向辉煌,关键在于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之指导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道远。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取得成功,唯有坚持推进“两个结合”。“两个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认识论上的深化,又是其方法论的创新。
“两个结合”是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本身就是“两个结合”的必然结果。与无政府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工团主义等社会思潮相比,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最终能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就在于他们的远大理想、理论观点、斗争策略符合当时中国社会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现实诉求,且与传统文化中的“等贵贱、均贫富”“世界大同”等进步主张有相似相通之处。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两个结合”而披荆斩棘、顽强拼搏的历史。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首次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至今已有83年历史。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两个结合”,由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理论成果,找到了推动社会变革的正确道路。强调“两个结合”,尤其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它的重要性。传播、发展、践行马克思主义需要同人民生活、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相结合,同样需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马克思主义,更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活水。
“两个结合”贯通过去、现在与未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着眼于中国的现实国情、时代特征、民众需求,通过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主体维度的相互耦合来考量当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而探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切入点,使之成为本民族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主要是与当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质量、社会主要矛盾等联系起来考察。然而“现在”是从“过去”发展而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普遍性的东西转化为特殊性的东西,世界性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转化哪些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转化,还需要考虑人民的感受与意愿、风俗与习惯,而这些带有民族心理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内容,就是中华民族上下5000多年的优胜劣汰所传承下来的历史记忆。所以,“两个结合”既不是停留于当下而裹足不前,也不因迷恋过去而不能自拔,而是通过对文化传统的提炼和运用来获得“结合”的维度、方式、途径和效果,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的生长土壤和根基,绽放新的生命活力,从而昭示未来。如果不顾历史文化传统,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千古不变的条条框框生搬硬套,就会陷入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就会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两个结合”推动理论创新和理论认同
强调“两个结合”并重,就是为了适应时代需要更好地进行理论创新,使之有效地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链条中理论创新的重要环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与时俱进、自我超越、奋发有为的精神品质。理论创新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创新的平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理论创新的历史基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它蕴含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是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洞见。理论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而理论被群众所掌握的前提是理论认同。尤其是新理论要为人们所接受就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把深奥的原理转化为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的道理,把理论话语转化为表达群众利益诉求的通俗话语。为此,必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创新性话语体系的有效衔接,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形式阐释新理论,使大众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中认知新理论,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促进对新时代新理论的认同。
“两个结合”提升历史思维和引领时代的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有着生动的实践基础,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根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它揭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如何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滋养,从而提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力、现实感召力、时代引领力。从某种意义上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要运用历史思维,以史为鉴、知古鉴今、明智明理、把握未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赓续民族精神并赋予其新时代的文化内涵,从而使时代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才能夯实发展的底气,壮大斗争的勇气,增强奋进的志气,就能够提升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和引领时代的综合能力。
作者系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21年11月30日第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