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段华明:综合改革试点的内在机制和强劲动力

时间:2021-01-21 14:59:2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体:
  提要
  深圳要自觉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要先行先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先行示范,系统集成,努力在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探路示范,在新阶段率先探索。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体现出顶层设计与探索创新、历史机遇与主体自觉、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这种联动贯通耦合,构成优化的系统和整体,产生良好的相互作用,形成积极的相互影响,凝聚起深圳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的内在机制和强劲动力。
  顶层设计与探索创新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
  深圳经济特区经过40余年的淬炼磨砺和生动演绎,成为改革开放最靓丽的名片。而今羽化蝶变,升级重塑,从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既是经济特区,又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既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还要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今昔对比,从逢山开路到构筑四通八达的“高速路”,从遇水架桥到建造立体跨越的“高架桥”,愈发显示旺盛生命力。
  进入新时代,中央更加重视对深圳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升改革综合效能,有序高效地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总结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宝贵经验,提出明确要求和根本遵循。中央总体部署高位谋划,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2019年8月,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0年10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公布。这一系列重大顶层设计,擘画出新时代深圳建设的战略定位,以及路线图、时间表,“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党中央支持深圳承担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的改革责任。一是深圳具有改革开放前沿的优势。上述重要文件所表明的,既是党中央正在关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深圳要实现新发展必须破解的问题,既是深圳自身的发展路径,也是对于全国和广东的使命担当。二是这些问题交给深圳去探索,具备这样的实力和能力,能够做得更好更优更实。三是深圳善于抓住时机,增创新优势。在改革开放的每个关键时期,深圳都反应迅速,先行先试,起到探路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一路领先,影响并改变中国发展的进程。深圳的探索创新,对全国发挥示范效应。
  引人注目的是,《实施方案》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明确深圳改革发展三个(2020-2022-2025年)的目标,重在明确重点领域、改革方向和构建机制,有别于既往改革试点通常实行的“一时一地一事一议”“层层审批、逐项审核”的传统模式,确立了“五年一方案、方案加清单”滚动推进方式。列入清单的事项实施备案管理,除明确要报批的事项,其他不再逐项报批,将大大缩短改革授权过程,使得改革的效能在时效性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得到更好发挥。授权清单中有20多项需要突破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涉及近百项具体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款调整,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突破性,体现了中央授权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将释放巨大改革红利。
  上下互动,方成大事。以顶层设计为主导,以自主探索为支撑,既是统筹谋划、规划引领,又是放权赋能、纵深推进,体现中央顶层设计下地方探索首创的改革创新基本原则。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指导协调;广东举全省之力支持推动,省市联动;各市主动对接、主动支持、主动服务;深圳落实主体责任,解决好顶层设计同特区实际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索,为加快创新发挥特殊作用,做深化改革的试验平台,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形成新经验、深化新认识、贡献新方案
  历史际遇与主体自觉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
  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新挑战,赋予深圳特区更大格局的历史使命。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我国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矛盾问题,其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因应国内外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新形势,中央赋予深圳更重更大的责任担当,意在为解决遇到的国内外实际问题探索经验,充分发挥深圳联通国内和国际市场重要交汇点的优势,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大市场,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作用,抢抓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不断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多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民生服务供给体制、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等六大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深圳要自觉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要先行先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先行示范,系统集成,努力在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铺路打样,在新阶段率先探索。
  这是一个历史际遇与主体自觉的互动过程。深圳要着力发挥主体作用,既自觉积极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围绕中央的精神和要求,又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灵活实施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结合实际积极深化自主探索,紧密联系工作加以深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具体措施和行动方案,解决好促进《意见》《实施方案》落实的责任担当问题。与此同时,深圳仍然在路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实践,发展起来的问题并不比发展时少,改革进程中解决了旧矛盾也积累了新问题,利益格局更加复杂,又在时代前进中存在许多未知难题有待纾解,如实现特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着短板弱项,还有许多困难挑战。这意味着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圳要再接再厉,自我超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根据授权开展相关试点试验示范。
  深圳要相应地不断创新改革方法战略,既继承深圳经济特区40年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论,又结合发展变化的实际特点和要求形成具有新时代特点的“特区做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圳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充分发挥特区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担当,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抓实抓细抓落地。深圳提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激励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发扬斗争精神,以超常的思路、超常的精神状态,努力在先行先试上闯出“新路子”,在创新发展上跑出“加速度”,在真抓实干上续写“新奇迹”。
  新时代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所承担的使命,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具体的人身上,各级各部门干部是每个举措的执行者。因而,要进一步弘扬深圳特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正向激励氛围,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这方面要头脑清晰,务必认识到,放权实际上放的是改革的权,不是扩张的权,是为改革提供更大的空间,而不是城市建设的规模。
  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创新与持续探索,同步交织、共融共生。深圳在改革发展中书写先行示范的篇章,其理念和举措、探索和经验、突破和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肥田沃土,为广东和全国改革开放贡献了难能可贵的样本,生动展现出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的局面。
  当今赋予深圳逐梦先行的重大历史使命,不仅要继续探索新经验、实现新作为,为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而且要清醒认识深圳在思想理论创新方面的责任担当,具备应该走在前头这样一种理论自觉。在新征程上深圳要形成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创新创造氛围,彰显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相互促进的鲜明特征。注重经验总结,及时规范提升,为全国提供示范;及时宣传深圳推进改革的新进展新成效,为综合改革试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入挖掘、系统提炼改革发展的新成就,总结规律,使之系统化;提炼总结出可复制的经验,推而广之;进而把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包括方法、政策和措施,经过能动转化上升为对实践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形态,对于全国改革发展起到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的作用。
  如果说当年中央创办经济特区,是一次冲出种种禁区的启航,那么现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更是一次志在必得的进军。今非昔比,对标的不是具体的经济和贸易制度变革功能,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宏大框架,意味着更广更深层面的改革创新。
  不辱使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尽可能把问题穷尽,让矛盾凸显,作出穷原竟委的深入探索。一是要进行新理论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作出贡献。二是要进行新道路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壮大作出贡献。三是要进行新方式的探索,对新发展方式的探索作出新的贡献。四是要进行新体制的探索,需要深圳以极大的勇气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体制探索,积累经验。五是对解决新问题的探索,现在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很多,怎么样解决,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走向世界的前沿,也应当进行探索。这些全方位创新性探索,必将引领深圳特区达到更高层次的新境界,创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作者系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现代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

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2021年1月19日B01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