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周 峰:大变革的新时代需要科学理论指引

时间:2020-09-21 11:04:49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图片说明

大变革的新时代,需要反映时代问题和发展旨向的科学理论来指引。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就是在对时代大势、发展旨向的研判中,给出的最新理论指引。这一理论指引,汇聚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思考、时代之问,展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现实的实践基础,建构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未来的现代化图景。

新时代奠基于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搞建设,“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旗,坚定、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不仅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是收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自信。

      围绕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思考解决三个根本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启了新的伟大历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实现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造性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使全体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权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改善和提高,人民和国家发展也实现了从站起来向富起来的巨大飞跃。

      党的十九大以来,围绕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必须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地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时代理论主题。这一理论主题,以“8个明确”为本质内核,以“14个坚持”为实践方略,建构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的理论体系,实现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新布局,建构起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向强起来不断迈进的自信逻辑。

新时代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上世纪80年代初,欧美国家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已经大大领先于中国。而同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是刚刚开始全面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扩大和解放社会生产力。因此,为迎头赶上世界发达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不懈探索属于自己的生产力快速发展模式。在经济制度方面的探索,从全面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商品经济、到市场主导的市场经济、到全面以市场配置资源并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现代经济体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的变革和实践,我们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的持续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审时度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个领域锐意进取、大胆突破,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进行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新时代的转化。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对这个问题有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就需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

新时代建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蓝图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指出,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既不能过于激进,又不能趋于保守,而是要在充分考量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上,遵循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原理,同时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作出切合中国实际的安排。

      这一实践蓝图,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实践的科学谋划。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历史上,邓小平同志曾提出社会主义的“三步走”战略。今天,这一战略的前两步已经完成。我们现在正进入第三步——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阶段。这一阶段,要在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研判经济形势要立足大局,看清长期趋势,把握经济规律,特别是强调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要被短期经济指标的波动所左右。”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阶段,我们必须充分把握经济建设规律,重视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整体现代化的推进阶段。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我们可以看到,为完成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的现代化分解目标,分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安排、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制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安排、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我革命制度,以及军队、国防、外交等制度建设都作了新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第一卷、第二卷一样,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生活共命运,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智慧的最新呈现。

作者系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哲学部主任、教授

本文系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观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18ZDA002)阶段性成果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