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赵超:强化社区防控能力,打赢疫情歼灭战

时间:2020-03-31 09:47:35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0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20-03-30

  ◎本文责编/张蓓蕾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全国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也专门针对基层防控作出决策部署,国家卫生主管部门也发布了《关于加强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各地也结合具体情况细化社区防控工作举措。但同时,社区防控也面临人手不足、手段滞后、保障有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防控的成效和可持续性。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纷纷开始复工复产,一定程度的人员流动将不可避免,社区疫情防控将成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强化社区防控能力,打赢疫情歼灭战,当前要着力从创新社区防控人员补充机制、推动社区防控有序化,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推动社区防控手段多样化,确定社区防控保障办法、推动社区防控制度化等方面破解社区疫情防控瓶颈。

  创新社区防控人员补充机制,推动社区防控有序化

  在采取严格防控措施的同时,各地社区还采取了多项措施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对疫情关键期的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此他们的工作职责必然大量增加,人手就显得严重不足,势必影响疫情防控的有序进行。有必要创新社区防控人员补充机制,打造疫情关键期全民动员的新模式。

  安排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下沉社区。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按照单位驻地结对、居住地结对等结对安排,迅速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下沉到社区,所有下沉社区的人员按照街道、社区的统一安排和工作调度,全部编入疫情防控队伍。比如可以由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按照社区给出的核查要求、核查人员名单等,承担在办公室进行电话核查等线上工作,减轻社区一线防控工作量。也可以采取“轮岗”模式,安排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分批次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包括生活物资递送等,缓解当前街道社区防控人员不足。

  打造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依托原有社区“大党委”和“两新”组织,依据结对安排部署确定人员,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直接参与社区一线防控,包括与社区家庭签约医生、预防保健医生合作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规范管理,落实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措施。引导社区居民中的教师、医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群体加入先锋队,共同承担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任务,可以通过社区微信群、QQ群等网络信息载体,为社区居民掌握医药卫生常识、居家锻炼、心理疏导、答疑解惑等提供及时有效的线上帮助。

  成立疫情防控网格紧急联络员队伍。完善“1+N”(1个基础网格+N个专业网格)模式,突出疫情防控专业网格,开展“网格化+”疫情防控紧急联络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控专业作用,培训和选派社区医生、负责应急管理的社工、网格管理员、小区物业管理负责人等担任网格疫情防控紧急联络员,应对疫情突变,加强疫情防控和处置业务指导、督促落实防控措施和疫情信息报送等,建立全环节、全流程“横到边、纵到底”疫情防控网络。

  成立社区防控预备机动队伍。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疫情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一定的人力应急储备,有必要在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三社联动”的基础上,引导社区居民、社团人员、驻社区单位人员一起合作,提前拟定人员汇总表,成立防控预备机动队伍,打造社区党组织背后随时能参与一线防控的后备军。

  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推动社区防控手段多样化

  在原有社区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借助大数据、地理定位和互联网通信技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及专业化的效率优势,推动社区防控手段多样化,减少接触式防控。

  打造“疫情防控社区通”APP,实现精准防控。引导各类互联网企业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在原有社区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开发“疫情防控社区通”APP,实现对社区居民信息的收集与管理、社区居民出入的记录与管控、社区访客出入的记录与管控,并提供面向社区居委会和街道的查询和统计功能,极大提高排查效率。依托“疫情防控社区通”APP,做好返粤人员、从疫区来的落地人员、有流行病学史的人员、高风险人员、密切接触人员、隔离观察人员的记录和管控,按照“一人一档”做好筛查建档工作,实现动态应对,筑牢社区疫情“防火墙”。通过“疫情防控社区通”APP,打造疫情防控信息专题,让居民能够在手机上随时随地了解全市疫情数据、社区疫情防控动态、网络辟谣、周边服务等信息,随时随地反映身边疫情情况。

  做好社区疫情数据分析,实现智能防控。依托“疫情防控社区通”APP后台数据库,借助大数据和地理定位等技术分析手段,提高追踪敏感性和精准化程度,对按照要求进行居家观察的家庭此前14天内的访客和社区内出行轨迹等有效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作为重要数据依据留存。一旦该户居民在居家观察期间出现发热或疫情相关病症,后台会第一时间推送信息到防控紧急联络员,并由街道干部核实管理后,通过信息推送告知相关密切接触人员,减少人员接触和交叉感染。引导各类互联网企业依托已有智慧社区等平台开发符合社区防控要求的功能应用,推广社区二维码进出凭证等信息化模式,把门禁把手、电梯按钮等引入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开(关)门、一键呼梯等功能,从而实现无接触式通行,减少交叉感染。

  整合网络服务平台,减少接触式服务。依托“粤省事”平台,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流程对接等手段,把对同一服务对象的不同业务协同起来,并向社区延伸,以网站、微信、手机 APP 等多种载体,全面实现公共服务业务“线上一站式”办理,有效推进群众办事“便捷化”,真正做到“不出门,把事办”。开展“互联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互联网+”居家隔离人员关爱服务行动,结合防控党员先锋队提供快速响应“定制化”需求服务,打造菜单式服务项目清单,并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社区防控关键期的社会生活服务更加精准化和精细化。

  确定社区防控保障办法,推动社区防控制度化

  当前,总体防控形势逐渐转好,但也不排除部分社区疫情防控形势会出现变化,要做好一定时期打持久战的准备,构筑“人防+技防+物防”的“三防”保障,推动社区防控制度化,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确定社区防控人员优惠办法。对于坚守社区防控岗位的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参与社区防控一线的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志愿者等,给予充分的关怀,在落户、住房、子女入学、创业、减免税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要鼓励保险公司研究和设立疫情防控相关险种,引导各级政府为防控一线工作人员购买相关保险。建立一线社区工作者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和隔层保障机制,畅通社区人才上升空间,推选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党组织成员担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同时,加大社区防控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社区防控工作的公众认知度,鼓励大众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和服务工作。

  确定社区防控物资保障办法。在政府统一调配口罩等防护物资的背景下,在确保一线医疗机构物资供应的前提下,尽力保障社区防控必需的口罩、护目镜、手套、红外体温枪等疫情防控物资。根据《关于加强疫情期间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细化防控任务,建立健全了社区防控任务资源保障清单,形成防控重心向社区下移,防控资源向社区倾斜,防控人员向社区下沉的局面。创新慈善管理制度,引导“慈善进社区”,完善社区慈善救助网络,实现慈善资源,特别是防疫资源与社区直接精准对接。

  确定社区防控设施保障办法。整合社区所辖区域内事业单位的服务设施资源,充分发挥社区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做好社区疫情应急预案,特别是必要时候可以紧急征用所辖区域内企事业单位服务设施的应急预案,为疫情防控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各类设施的建设,包括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事业相关设施建设。在疫情发生时,可以依法依规进行转用,增强社区疫情防控的场地和设施供给能力。

  (作者系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决策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博士)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