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扬 谈华丽: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上走在前列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为科技创新大省,广东更要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广东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地支撑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全面创新是广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全面创新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核心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广东要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做好全面创新这篇大文章,通过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构建广东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就要打破原有体制机制中存在的壁垒和分割,推动人才发展、技术攻关、创新企业、创新平台、激励机制和开放生态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凝聚起全面创新的强大合力。
广东拥有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雄厚基础
创新对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加上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和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这些都有助于国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广东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广东正以国家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加快构建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全过程创新链,扎实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在新一代通信、终端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储能与新能源等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果,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同时,广东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举措,出台《广东省培育前沿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等系列政策措施,致力于培育壮大更多更新更强大的增长引擎。此外,广东还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有利于全面创新的市场环境,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激发创新活力。这些都为广东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奠定了雄厚基础。
广东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要直面当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中面临的不足和挑战。这些不足和挑战表现在:学科与产业、专业与需求不适应,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引育留用机制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完善;由于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存在风险隐患;创新资源协同与利用不足,如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分散、重复,创新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流动不畅、效率低下,成果转化渠道不畅以及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无法转化为动能优势;创新激励机制与高质量发展不匹配,如激励对象不够聚焦、激励手段不够丰富、激励主体不够多元以及激励举措不够协同等;开放创新生态建设有待强化,如统筹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要素能力有待提高、全球创新网络融入程度亟待提升、国际创新合作生态亟待丰富以及创新营商环境亟待优化。
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才能把对策谋实。广东要纵深推动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与人才链、匹配教育链,在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上走在前列。
广东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路径选择
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广东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优化广东高等教育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及粤东粤西粤北核心城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分类推进广东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全面创新能力培养。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攻关。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产业项目,利用广东现有的各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力争取得一批重大科学和技术突破。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投入保障机制,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充分发挥广东各级政府投资基金在投早、投小、投长期以及投硬科技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带动市场化的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共同发展壮大广东科技创新的耐心资本,推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
大力培育标志性创新企业。加快培育广东科技创新企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本土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科技龙头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广东500强及龙头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构建促进广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特别是鼓励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鼓励和引导广东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打造高能级科研创新平台。通过整合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在粤机构等广东高校、科研机构和华为、中兴等在内的领军企业等科研主体现有的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等资源,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组建新的规模较大的联合协同攻关科研机构等。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更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依托这些设施与平台加快科技转化,催生更多的创新型科技产业。
持续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广东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健全广东财政科技计划执行和专业机构管理体制。扩大广东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赋予广东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允许广东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允许广东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广东主动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分工协作,深度融入国际国内的创新网络,聚合全球创新资源,加快科技领域的高水平合作与发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加快与港澳及全球知名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注重与高端科研机构的联合,实现从参与创新到主导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探索广东科技企业或科研院所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协同解决人类社会共同的重大科学难题。
林先扬: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省委党校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研究员;谈华丽: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 202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