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松 李贺巾: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安全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又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内外环境更趋复杂,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繁重艰巨。应在准确把握并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着力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有效应对外部风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维护国家安全、维护怎样的国家安全、怎样维护国家安全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从内容上看,历经十年的发展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逐渐形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对这一理论体系的准确理解,关键在“总体”,核心要义在于厘清五大要素、把握五对关系,即明确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只有在准确把握、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才能系统、全面、辩证地把握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才能牢牢把握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的正确方向、科学路径和中国特色,加强对国家安全体系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确保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始终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协调,确保牢牢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
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历史和实践证明,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没有经济社会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和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没有国家安全,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当前,在国民经济发展领域,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与房地产等风险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全会专门提出要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
首先,地方债务扩张推高了土地和资金成本,加速形成房地产企业“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模式。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以土地(主要是储备商住用地)为抵押,搭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筹集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偏爱以土地和房地产为抵押物,以政府信用作为隐形担保的城投贷款,不断扩大信贷规模,导致地方债务对金融机构的本金及利息偿还压力显著增加,积累了较大金融风险隐患。其次,房地产风险在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密切相关的同时,又是金融政策大起大落的“受体”,又因产业本身与民生息息相关,产业链较长、上下游涉及面广,极易成为风险的焦点和媒介,导致其债务违约风险通过垫付工程款、商票、预售制度等形式传导至施工企业、供应商以及购房个体。最后,无论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承接,还是房地产风险的归宿,最终往往还是以金融系统为主,而金融机构是社会资金融通的中介,承担着守护百姓“钱袋子”的关键职能,一旦发生风险,往往会迅速扩散并影响其他领域,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必须系统施策,在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的同时,切实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用好化债资金,为资金链紧张的房地产企业注入部分流动性,盘活较优的项目,再以回笼资金盘活次优项目,带动房企资金良性循环。
加强舆论引导,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全面建成了惠及14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在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在诸多风险挑战中,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已成为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关涉国家总体安全的重大风险。
总体上看,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重大风险,主要表现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的消解、市场的逐利本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冲击、意识形态治理迟滞对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弱化、互联网核心技术短板对意识形态领域管控力的制约,呈现出外源性风险与内生性风险互为依附、直观性风险与隐蔽性风险相互交织、常规性风险与突发性风险复杂交错、意识形态风险易与其他风险交叠形成“风险综合体”等典型特征。
广东地处“两个前沿”,在地理位置上是“交汇处”,在文化上是“交融处”,在意识形态领域是“交锋处”,必须探索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从思想引领、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三个方面协同发力,强化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意识、打造意识形态安全制度屏障、技术赋能革新意识形态领域治理方式,下好“先手棋”、构建“安全网”、筑牢“防火墙”,坚定扛起广东责任,坚决守好国家安全“南大门”。
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全会再次明确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式现代化在国际社会权力结构的全球范围嬗变、国际交往的底层逻辑重塑、深层次全球化与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以及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的困境日趋凸显等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下全面推进,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大国战略竞争加剧、逆全球化及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地缘政治风险重新抬头、全球合作机制的碎片化趋势加剧等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对于全国重要的外贸和外向型经济大省广东来说,更要高要求筑牢涉外安全底线。
有效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要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深化执法司法国际合作;要强化海外利益和投资风险预警、防控、保护体制机制,深化安全领域国际执法合作,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要以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安全治理理念为抓手,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安全治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塑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本文系广州软件学院2023年校级科研项目“以区域协调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立项编号:KY2023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分别系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研究基地研究员,广州软件学院讲师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