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胡志刚: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我国经济发展新趋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发展主动权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要求,在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生产力的“新质”突破。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
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财富的创造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前沿科技的兴起和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构建起新型的生产关系和商业模式,并使得市场经济对于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有力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科技全面渗透生产过程各环节,有机贯穿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生产力基本构成要素,综合提升生产要素结合效率的生产力。当今时代,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科学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大大缩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基础。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当前,新质生产力正在重塑社会生产关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是新质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提出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当前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理论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
“两个大局”是谋划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出发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两个大局”也是谋划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出发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对新时代我国发展方向的精准定位,体现了目标导向。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动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以往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供给质量,满足人民多样化、高端化的消费需求,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以科技力量改善人民生活,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全方位提升国家竞争力、切实保障国家安全以及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新动能的有效之举,也是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对当今时代全球发展形势的精准概括,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全球治理体系、国际力量对比的改变。从根本上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构筑大国竞争新优势的突破口和支撑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融入并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途径。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展和全球治理参与,我国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进。
从“两个大局”的视野和高度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才能有效化解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有效改善被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操控的国际环境。
高质量发展对新质生产力提出新的实践要求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以新促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生产力演化过程中的一种能级跃升,是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以高效能、高质量为基本要求,以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
新质生产力的“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科技创新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一体化推进部署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从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产业创新就是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作为两大抓手,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通过创新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的经济和社会工程,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着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发展的障碍,围绕创新发展加快体制机制变革,努力构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制度体系,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汇聚协同创新合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能。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在实践中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先立后破,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二是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三是注重整体性,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从微观层面而言,新质生产力创造了新型技术系统、生产单元,变革了企业的组织模式;从中观层面而言,新质生产力促进了新型产业部门、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形成;从宏观层面而言,新质生产力推动了国家创新体系、新经济形态的发展,以及社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24年4月22日第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