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李鹏: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

时间:2024-02-27 10:54:59 来源:南方杂志社 【字体:

  政治敏锐性是一个人身处复杂的政治生活中观察政治现象、分析政治问题、应对政治风险的敏锐性,是后天通过培养、习得,经由政治生活的影响、历练而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建设,提出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并把政治敏锐性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政治能力的重要指标。在2023年12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并对政治敏锐性的科学内涵、外在表征、实践指向等作了深刻论述,为领导干部巩固和提升政治能力、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

  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政治思维和政治眼光,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是否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是领导干部政治头脑是否清醒、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政治能力是否过硬的直接体现。只有从政治上分析问题才能看清本质,只有从政治上解决问题才能抓住根本。不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

  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要求领导干部落实各项任务和工作部署、化解政治风险和政治隐患要果断坚决、“反应快”。党的事业等不起、慢不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兵贵神速”“事贵合机”,面对无时不有的各种问题和无处不在的各类风险,没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就很难快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感,面对各类风险挑战,能够早发现、早预判、早处理、早解决;面对各项任务部署,能够敢拼敢干、说干就干,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把握历史机遇,完成党的各项战略任务,不断推进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正因为如此,政治敏锐性是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前提。当前,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面对复杂局面,凡事总是“慢半拍”,既不能及时发现隐藏的风险隐患,也不能如期完成各项任务要求;遇事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关键的时候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爱惜羽毛、退避三舍、不愿担当、不敢碰硬,就会让损害党的声誉和形象的言行有机可乘,最终使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就会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置于危险的境地。

  三

  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要求领导干部在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上要“抓得准”“守得住”,坚守政治底线,不犯颠覆性错误。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就要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问题了然于心;要嗅得出敌情、辨得了是非、分得清方向,避免罹患政治麻痹症。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通、走得稳,而且走得好。我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于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犹至楚而北行”则南辕北辙。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模糊和动摇。但凡有利于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要坚定不移地做,但凡不利于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坚决不能做。对此,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就是要准确识别时与势、危与机、利与弊;要在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时,都要把准政治方向、落实政治要求;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动摇立场,被错误言行左右;要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要不折不扣、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四

  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要求领导干部面对具体问题要“站位高”,始终放眼全局,做到心怀“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事关一个国家举旗定向、兴衰成败、长治久安的根本性的大问题,是国之“大”者、“要”者。而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又体现一个人的理想、追求、视野、境界,进而反映一个人的品行和人格。“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政治敏锐性是领导干部政治站位的直接体现。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要求领导干部分析问题、推进工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始终胸怀“两个大局”,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谋划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以“舍我其谁”的精神勇挑历史重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勇于攻坚克难;要始终做到心怀“国之大者”,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要有全局眼光、系统思维,不断提高大局观念,牢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方向、大原则、大战略,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要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把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到位。

  五

  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要求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遇事“想得深”“看得透”,始终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一切政治立场上的坚定,都源自理论上的清醒,党员领导干部必备的各种本领当中,最根本的是理论修养。理论是“放大镜”也是“显微镜”,能使人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区别美丑;理论也是“主心骨”“定盘星”,理论中科学的方法论和蕴含的真理,能让人信念坚定、有条不紊、处变不惊、迎难而上;理论储备不足,认识上就会浅薄,浮于表面,政治上就容易被各种表象所迷惑,立场不定、方向不明,行动上就会举棋不定、环顾左右而言他,就会像墙头草随风倒,难以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正因为如此,政治敏锐性也是领导干部政治洞察力的直接体现。作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就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运用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党的创新理论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通过不断提高理论修养来获取和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通过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来支撑、巩固、提升政治能力。

  六

  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要求领导干部善于观大势,凡事“看得远”,能够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始终把握历史主动。“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把握战略全局、掌握战略主动、增强各项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就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趋势,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科学预见问题的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及时找到应对之策,努力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就是要有底线思维,做好最坏的打算。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党,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就是提醒全党,凡事立足眼前,但是目光要长远,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和安全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凡事只有立足长远,坚持底线思维,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能识别、防范、化解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才能变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改逆境为顺境,成功应对各种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确保我们党始终能够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4年第2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