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院)部门 > 经济学教研部 > 文化生活

[文章] 感动我的二三事——从“孝顺”话题联想党和人民的关系

时间:2012-12-31 20:25:32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高颂麒

    不知为何,老了,还常易激动!

       一,我爱听乐曲,也喜欢听听歌曲,包括那些谈情说爱的调子,因为都悦耳,听听也无妨。比如,改革开放后,流行大陆的早期台湾明星邓丽君、蔡琴等唱的歌都曾听过,唱得都很出色,但都不曾触动我的情感,大概因为年纪大了,已经没有了年轻人追求情与爱的特质。但听到同为台湾出品的电影《搭错车》主题曲《酒干倘卖无》,由被誉为“唱出心声、唱出感情、唱出故事的声音”的优秀歌唱家苏芮演唱,“假如你不曾养育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用刺骨般的高音呐喊,倾诉对临终苦难养父的恩情,表达“没有天哪有地,……没有你哪有我”不可分割的父女情时,我竟情不自禁地流泪了。多年后再听这首歌,因为我陆续失去了在战争年代东奔西跑艰辛地抚养我兄弟成长的老去的母亲和未走远的父亲,眼睛还是湿润了。

       《酒干倘卖无》虽然来自台湾,却唱响了“文化大革命”后的大陆,成为大陆人们感到具社会意义的“流行歌曲”,我想原因并不复杂。教人孝悌的至尊孔子说孝顺父母是“人之本与”,《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无论是亲生父母或是收养自己的父母,养育之恩都恩重如山,这就是优秀的中华文化。“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大开阶级斗争的腔门,一时压制人性亲情中华文化的颂歌,但始终是邪不胜正。台湾的中国人同是炎黄子孙,同样继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电影《搭错车》是它的文化反映。感人故事虽然是编写的,原型在人世间(无论在台湾或是大陆)真实地普遍地存在着。

       二,不仅父母子女情难分割,人是有意识的群居动物,也都是“没有你哪有我”的。尊老携幼的道德观念全世界都通行,我在国外探亲旅游时是切身感受了,不过我们民族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念更古老些罢了。现在,人们曲折地恢复着被“文化大革命“”扭曲的人性。这段时间以来,传媒连续发掘和报道人群中救助老、幼、弱的感人事迹。在广州,“托举男”、“凌志哥”、“最美街坊”、“夺刀保安”……一首首颂歌在传唱。至于公共事业部门如交通管理在巴士上设置“请让座给老年人和……”的劝勉告示,尽管还有些人仍处之茫然,我却欣喜地看到已有不少年青人特别是中学生实践着这一道德规范。这些是明日中国之星,相信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将随“崛起”而兴起。我终会离群远去,我在无名的远处会含着泪激动地庆贺着。

       三,说到眼泪就会想到得了个“爱哭的总理”雅号的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不仅在日理万机,而且常为人民的灾难流泪,表达着对人民深沉的爱。只有把人民放到父母高度位置上的总理才会为人民遭灾流泪,也只有真正奉人民为父母者才能称得上“人民的儿子”,这个儿子不能自封,只能由人民这个妈妈来鉴别。

       最近,省委书记汪洋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说要纠正“幸福是党给的”错误认识,这本也是摆正党和人民原有位置的重申,却引起内外媒体的报道与评论。这种反应,想来也见怪不怪,因为在我们的社会里,还存在错摆人民和党“没有你,哪有我”关系的现象。常听到执政党内某些低能官员质问国内媒体“是为党说话还是为群众说话”、“为人民服务是为你服务?”等无厘头语汇,又如还听到那种假敬仰实盲目的“党啊,亲爱的妈妈”把人民颠倒成儿子的“颂歌”。我不反对党员个人把党(它是一个集体而不是一个人)形象地称作妈妈,但把它写成一首歌,教人民传唱,还是“红歌”,党是妈妈,人民群众是儿子吗?妈妈给儿子幸福天经地义,汪书记十分中肯地说人民幸福不是党给的,我极赞成汪洋同志这个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观念,为广东人民有这样一位观念清晰、摆正官员就是勤务员地位的省委书记而激动。

       幸福虽不是党给的,但执政党有义务为人民铺设走向富裕、走向幸福之路。

       (原载广东省委党校《老干部动态》2012年第3期、《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广东行政学院老教授协会会讯》2012年第3-4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